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京博科技獎化學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辦

6月16日,京博科技獎化學可持續發展論壇于中國化學會第34屆學術年會期間在廣州舉辦。

京博科技獎化學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辦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4-06-18 17: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16日,京博科技獎化學可持續發展論壇于中國化學會第34屆學術年會期間在廣州舉辦。會上,京博科技獎組委會向榮獲“2023年度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獎”的17位獲獎者及導師頒獎。與此同時,論壇邀請來自化學、化工和材料領域的行業頂尖專家就前沿學術進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等方面作專題報告。活動現場還展示了來自高校和產業界的49項學術成果,并發布產業共性技術創新需求,搭建起創新型產學研交流與合作平臺。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萬立駿院士,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付賢智院士,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黨委副書記范青華研究員,大連理工大學前校長、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郭東明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忠范院士,安徽師范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所長李亞棟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蘇州大學特聘教授李永舫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院士,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彭孝軍院士,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院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徐春明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樊春海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張立群院士,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朱為宏院士,山東省樂安慈孝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萬春玲女士,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馬韻升先生,以及全國化學、化工與材料領域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深專家學者與產業界知名企業代表出席活動。

以獎勵才,建設聚才科技高地

萬立駿院士作開幕致辭。中國化學會與京博控股集團的合作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探索。這種跨界融合、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不僅為化學科技人才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更為化學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他相信,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必將涌現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培養出更多的科技精英,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化學科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京博控股集團 黨委書記 董事局主席 馬韻升先生致辭

論壇上,馬韻升先生在活動中致辭,他表示,創新是可持續發展之本,而企業是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載體。京博科技獎力求發掘、培育、支持更多高潛力的青年科研人才投身科技發展,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共促行業的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

培育“科學精英”,強化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的創新氛圍,做實創新文章。論壇上,付賢智院士宣讀《2023年度京博科技獎表彰決定》。“2023年度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獎”共評選出2名金獎、5名銀獎和10名銅獎,共計17位獲獎者。

2023年度京博優秀博士獎金獎獲得者阮林新在其導師施世良教授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研發的手性卡賓-鎳催化劑解決了傳統不對稱羰基加成活化模式單一、反應活性低的問題,相關成果應用于一款治療肺結核的重要藥物,可以實現原料的高效利用,提高生產效率,大幅降低百姓的用藥成本。施世良教授表示:“培育科技創新人才的真諦在于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感謝京博科技獎對我們教育事業的認可和支持。”

2024年京博科技獎助力儀式

凝心聚智,共塑綠色低碳未來

“雙碳”戰略下,應對環境挑戰、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是一場行業的“硬仗”,也是創新的一次“大考”,需要全面的戰略和創新路徑支撐。會上,四位頂尖科技專家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為應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挑戰貢獻全新思路。

論壇上,張立群院士作《綠色橡膠材料及橡膠循環利用技術》報告,他從可持續綠色橡膠材料的制備及應用開發,介紹我國原創的生物基衣康酸酯彈性體、生物基可降解聚酯彈性體兩個新膠種,以及我國在蒲公英橡膠、多階螺桿連續脫硫制備再生橡膠方面的最新進展。

李亞棟院士作《單原子催化的機遇與挑戰》報告。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具有原子利用率最大化和活性位點孤立的特點,是近年來催化研究的前沿熱門領域,而探索實現其低碳反應路徑,已然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李院士在報告中講述了單原子催化發展歷史、前沿表征技術和獨特的催化行為,介紹多種新型催化劑,并闡述了相關催化劑在工業應用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前景。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伯耿教授作《產教聯融,著力打造高端聚烯烴產品新高地》報告。高校孕育了科技發展的種子,而企業培育了科技發展的沃土,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同鑄造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基石。他提到,近年來,浙大聚合反應工程實驗室與產業界合作,在浙大小試研究的基礎上,依托企業的資金和工程技術人才優勢,建設了多套準工業化烯烴聚合的模試和中試裝置,開展了多個從0到1突破工程化關鍵問題的研究,率先在國內實現了聚烯烴彈性體(POE)的千噸級中試和萬噸級生產。

2023年度京博優秀博士獎金獎獲得者導師、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侯旭教授于論壇上作《仿生多尺度孔道研究》報告。他通過生物材料微納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特別是界面仿生,為設計制備復合功能材料帶來全新思路,構筑了多種智能化學響應的靜態和動態納米孔道系統,并在物質檢測、類腦計算等前沿應用領域開展研究,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

產學研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一場別開生面的學術墻報交流會,展示了京博科技獎往屆和本屆獲獎者和化學、化工與材料領域的高校科研團隊,以及產業界的研發成果,同時發布了共性技術創新需求。經現場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觀眾的多維度評審,共評選出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共計6個優秀墻報。

學術研究需要開放包容的氛圍,讓業內翹楚的思想交鋒與跨領域交流相互激蕩,通過輕松自由的學術墻報冷餐會,營造出創新的強磁場,成為加速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快捷鍵。

此次學術墻報交流活動,為科學界和產業界架起溝通的橋梁,也為高校與企業提供了一個精準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有助于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生產力。

據了解,“京博科技獎”是由山東省樂安慈孝公益基金會設立,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資助,山東省樂安慈孝公益基金會與中國化學會聯合舉辦的全國行業科技大獎,旨在表彰化學化工與材料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以激勵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創新。

自2019年設立以來,該獎項共吸引百余名院士以及1000余位高校校級、院級領導參與組織、提名、評選等活動,985院校覆蓋率94.59%,211院校覆蓋率83.95%,評選出以劉中民院士(2020年京博科技獎卓越獎)、劉忠范院士(2022年京博科技獎卓越獎)為代表的421位獲獎者。

【責任編輯:舒靚】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