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貴陽貴安全力打造“全省人才蓄水池”

貴陽貴安全力打造“全省人才蓄水池”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4-05-11 17: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發布會現場

5月10日,在貴陽貴安“強人才”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貴陽貴安逐步成為興業福地、聚才洼地、成才高地。據了解,該地區人才數量連續三年增長11萬人以上,總量達到151.5萬人,常住人口超過650萬人,創新能力指數在全國101個創新型城市中位列第27位,成功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

為加快建設區域人才集聚高地,以人才高質量發展夯實“強省會”智力支撐,貴陽貴安將堅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傾心引才、堅持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悉心育才、堅持以更加開放的胸懷精心用才、堅持以更加優良的環境暖心留才。今年3月,市委以全會的形式,對人才工作作出系統部署,明確了“五個一”的工作要求和重點任務。

一是著力打造一個品牌。大力引才,突出產業引才、平臺引才、柔性引才,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產業人才、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每年新增人才10萬人以上。大力育才,聚焦“六類人才”,持續推進黨政人才“百千萬”工程,每年培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2萬人、專業技術人才2.5萬人、技能人才4萬人、農村實用人才1.5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5000人。大力用才,不斷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流動機制,努力破除制約人才發展、人才創新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讓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大力留才,在待遇、服務、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積極營造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二是著力實施一個行動。實施高校畢業生留(引)筑行動,深化市領導領銜、部門包保工作機制,持續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每年吸引10萬名以上高校畢業生在筑安居樂業。實施重點產業人才集聚行動,每年新增制造業人才2萬人、大數據人才2萬人、鄉村振興產業人才1萬人,持續壯大產業人才隊伍。實施重點領域人才集聚行動,全力推動教育、醫療、科技等重點領域人才素質、結構雙提升,每年引進醫療衛生領域高層次人才200人、引進培養市級“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和骨干教師500人、新增研發人才3000人以上。

三是著力搭建一個平臺。打造人才信息平臺,依托城市大腦,建成人才數據中心,人才線上綜合服務網,人才資源信息庫、用人主體信息庫、高校信息庫,建好人才工作駕駛艙、指揮艙。打造人才服務平臺,做強人才集團,做大人才園區,努力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打造“四城”聯動平臺,聚焦產業、人才、教育、科技聯動重點,緊盯規劃、建設、管理、服務聯動環節,突出產業、專業、創業、就業聯動實效,打造產業發展人才庫和青年就業創業沃土。

四是著力優化一套政策。優化“卡”的政策,完善“筑才卡”分類認定、分級保障、分層落實體系,讓人才服務更貼心、更暖心。優化“錢”的政策,加大人才工作相關經費投入,及時兌現用人單位、平臺、人才等獎補政策。優化“戶”的政策,健全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戶籍配套措施,提升落戶吸引力。優化“房”的政策,持續完善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把免費住、免費租、補貼租、優惠購落到實處。優化“崗”的政策,采取穩定公共崗位、拓展企業崗位、用活各類崗位等措施保障崗位供給,精準匹配崗位,每年為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才提供就業崗位17萬個以上。

五是著力健全一個機制。健全統籌機制,進一步完人才工作責任鏈條,推動各級黨委(黨組)、“一把手”、班子成員認真履職盡責。健全調度機制,落實定期研究制度,及時調度目標任務、政策兌現、人才服務等,數字化、項目化、具體化推動落實。健全保障機制,加強人才經費全周期規范管理,提升使用效益。在部門配備專職人才工作人員,建強人才工作隊伍。健全評價機制,將人才工作作為年度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提高用人單位認可度和人才滿意度。健全宣傳機制,多渠道、多形式宣傳推廣人才工作好案例、好經驗、好做法,提升“筑才”品牌影響力,打造近悅遠來、才聚業興的人才高地。

人才是強市之基、發展之要、活力之源。接下來,貴陽貴安將持續健全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全力打造“全省人才蓄水池”,為“強省會”行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羅思揚|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

 

【責任編輯:舒靚】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