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我們在太空蓋房子”

④  2023年3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關于給陳冬、劉洋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授予蔡旭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頒發“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的決定。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神舟十五號飛船載著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飛赴太空與神舟十四號乘組天宮相聚,開啟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次遠征。

“我們在太空蓋房子”

來源:解放軍報 2023-03-17 10: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①

  ②

  ③

  ④

2023年3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關于給陳冬、劉洋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授予蔡旭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頒發“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的決定。

去年這個時候,神舟十四號乘組還在緊張備戰即將到來的發射任務。2022年6月5日7時50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前,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領命出征,他們昂首闊步,意氣風發。如今從太空返回、再度出現在公眾面前時,他們顯得更加自信而從容。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在軌建造以來情況最復雜、技術難度最高、航天員乘組工作量最大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首次實現兩艘載人飛船同時在軌、兩組航天員在軌輪換,創造了貨運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最快世界紀錄、單次載人飛行任務3次出艙全新中國紀錄,為空間站后續建造和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太空6個月,這個“最忙乘組”究竟忙了些什么?中國空間站又發生了哪些新變化?請看——

筑夢

中國太空家園的最后一塊拼圖,終于嚴絲合縫地拼上

2022年7月24日,椰林海島深處的文昌發射場,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猶如一條巨龍,托舉著問天試驗艙飛向太空。

此刻,在距離地面約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神舟十四號乘組3名航天員看著直播興奮不已。進駐空間站第50天,他們首次在空間站迎接地面發射任務。劉洋展開手掌,一顆漂亮的“星星”飄了出來:“今天,我要將這一歷史時刻疊成一顆幸運星,把對中國太空家園的美好祝福寫進星辰大海。”

交會對接是問天實驗艙入軌后的重要一步。在等待對接的過程中,3名航天員輪流值守,其他兩人也輪著趴在舷窗那里,使勁側著腦袋向外望去。視野中,問天實驗艙從一個小點,逐漸變成一個龐然大物,向著空間站飛過來,一場“重量級”的“太空之吻”在地球軌道上演。這也是空間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空間交會對接。

這一天的等待,對他們來說顯得尤為漫長。陳冬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飛入問天艙。他戴上口罩、頭燈和護目鏡,手持空氣質量監測儀,打開平衡閥。確認一切安全后,他才摘下口罩和護目鏡。那一刻,陳冬聞到從問天實驗艙飄過來一股特殊的氣味,他們稱之為“太空的味道”。

問天實驗艙內,白色的包裹整齊有序地堆放在一旁,兩側機柜林立。問天實驗艙除了是核心艙的整體功能備份外,還承擔了開展生命科學和生物研究為主的科學實驗等任務,其間部署了包括生命生態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變重力科學實驗柜、科學手套箱和低溫存儲柜等多個科學實驗柜。航天員們從地面帶往太空的擬南芥和水稻種子,便是在問天實驗艙內生根發芽,完成了“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實驗。

問天實驗艙也是航天員在軌期間的主要工作和生活場所。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啟動環控生保系統后,可以在這里開展科學實驗。除了實驗設備,問天實驗艙還配備了與天和核心艙一樣的生活設施,包括1個衛生間、3個睡眠區和1個小廚房,基本可以保障3名航天員的日常生活。為了照看問天實驗艙,蔡旭哲特意把他的睡眠區轉移到了問天實驗艙。只不過,問天實驗艙睡眠區的床豎直地立在艙內,而天和核心艙睡眠區的床則是平放著的。

3個月后,夢天實驗艙從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安裝有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領域的超冷原子物理實驗柜、高精度時頻實驗柜等7個方面的8個科學實驗柜。其中,高精度時頻實驗柜是空間站中最復雜的實驗柜。

值得一提的是,問天實驗艙與夢天實驗艙都應用了大型柔性太陽電池翼。交會對接時,柔性太陽電池翼采用的“二次展開”關鍵技術為世界首創。

夢天實驗艙轉位成功后,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過去,航天員們將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返回艙比作太空里的一居室,將神舟六號返回艙和軌道艙比作兩居室,將天宮一號和同等大小的天宮二號比作套房。如今,新一批航天員們終于可以住上“三室兩廳”的別墅。

如今,中國太空家園的最后一塊拼圖,終于嚴絲合縫地拼上。而對于航天夢來說,中國空間站也是航天夢想藍圖中至關重要的一塊拼圖。

出艙

每前進的一小步,都是實現夢想的一大步,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

深邃的太空中,一個好奇的腦袋探了出來。

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陳冬打開問天實驗艙氣閘艙門,首先看到的就是熟悉的蔚藍星球。陳冬被美麗壯觀的地球景象震撼到了,忍不住感嘆:“哇,地球就在我眼前,這么近,向我撲面而來!”

之前從天和核心艙出艙時,艙門朝上,航天員先看到的是浩瀚星空。這次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朝下,航天員終于可以直接面對地球。不僅如此,與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乘組4次出艙使用的節點艙相比,氣閘艙的艙門口徑從85厘米增加到1米。這使得身著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可以更加從容地攜帶設備出艙工作。

這一天,航天員陳冬、劉洋首次進行艙外作業。在核心艙內蔡旭哲的配合下,他們完成了安裝線纜防護裝置、艙外操作臺、擴展泵組,抬升全景相機等任務。兩人還輪流站在機械臂上進行艙外作業——這也是一種新型驗證模式,要求兩名航天員在執行任務中具備角色互換的能力。等到他們完成系列安裝任務時,已經是9月2日凌晨。

而此時,航天員們還有最后一項挑戰:驗證問天實驗艙艙外自主應急返回。這個任務模擬的是,航天員在出艙口最遠端工作遇到緊急情況,需要用最快的速度返回。

任務設置的應急路徑是單程30米,需要沿艙壁上的扶手爬行返回。劉洋爬行的時候,正好在陰影區。她不經意地低頭一看,四周是深不見底的黑暗,她的心一下子揪緊了。劉洋下意識地抓緊了扶手,閉了閉眼睛定了定神,然后繼續往前爬。

返回出艙口時,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橫亙在天地之間,渺觀宇宙之無窮,劉洋的心里豁然開朗。歷時約6小時,神舟十四號乘組圓滿完成首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

陳冬對著鏡頭難掩激動:“這是航天員第一次從氣閘艙出艙,也是第一次使用小臂,更是我和02第一次出艙活動。在這么多的第一次當中,我們感受到了艙外的美景,感受到了出艙的不易,感受到了中國空間站在不斷壯大。”

每一次出艙,都是對航天員身心的巨大挑戰。每一次出艙,航天員們總能創造一個又一個“首次”。

距離首次出艙活動僅16天,2022年9月17日13時35分,蔡旭哲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艙門。艙門打開,他探出身子,對鏡頭揮手:“風景不錯,好天!03已出艙,感覺良好!”這是蔡旭哲首次出艙,他將與陳冬共同實施神舟十四號乘組的第二次艙外作業。

一項艱巨的任務擺在蔡旭哲面前:首次艙外救援驗證。這是一次體力與智力的挑戰,更是一場默契與信任的考量。任務中,蔡旭哲將模擬失去工作能力,陳冬需要把他從艙外帶回出艙口。救援往返路徑雖然只有10米左右,卻困難重重,航天員轉移路徑是否科學、被救航天員和施救航天員能否密切配合,都關系到任務的成功與否。

在地面人員的指揮下,蔡旭哲緩慢松開雙手。“別著急,我來接你了。”陳冬一邊安慰戰友,一邊把自己的安全繩掛住蔡旭哲的固定繩。接著,陳冬將另一根承載兩個人生命的安全繩掛到艙壁上,小心翼翼地將蔡旭哲帶向出艙口。

整個過程持續了20分鐘,為了逼真模擬,蔡旭哲始終沒有用手扶一下艙壁,而是認真輔助觀察同伴的每一步操作。陳冬也流暢地完成了操作,完美地演繹了一場救援行動。這也宣告著,神舟十四號乘組第二次出艙活動圓滿成功。

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后,為了方便三艙間太空行走,需要分別在天和核心艙與問天實驗艙之間、天和核心艙與夢天實驗艙之間搭建艙間連接裝置。2022年11月17日,陳冬和蔡旭哲再度搭檔出艙,架設“天橋”。

陳冬和蔡旭哲各連接“天橋”的一端。當“天橋”搭好后,蔡旭哲完成了首次跨艙段艙外行走。作為第一個“架完橋又試通車”的人,陳冬心里替他捏著一把汗,蔡旭哲心里卻很踏實。因為“天橋”兩端的鎖扣是他和陳冬安裝的,每個都上了三道鎖,非常牢固。

站在機械臂上,視角最好的時候,航天員可以看到空間站全貌。在藍白相間的地球背景下,“問天”“夢天”像是空間站張開的兩翼,緩慢地繞著地球家園飛翔。頭頂是浩瀚宇宙,腳底下是空間站和地球,靜靜地身處其間,再也沒有一刻能比此時更令人自豪。

經過約5.5小時,神舟十四號乘組密切協同,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這是我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進行的第7次出艙活動,也是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員出艙活動。至此,神舟十四號乘組創造了一次飛行任務3次出艙的紀錄。個人完成3次出艙任務的陳冬,又創造了一項紀錄,成為我國首位在軌時間突破200天的航天員。

每一次出艙,都是中國航天人對太空的一次探索。正如劉洋首次出艙時說的那樣:“每前進的一小步,都是夢想的一大步,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

會師

飛天之路是一場接力賽,每一名航天人都是這場接力賽的隊員

盼望著,盼望著,距離神舟十五號乘組到訪的日子已經很近了。

早在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在軌駐留所需物資“快遞”到了空間站時,神舟十四號乘組就開始為迎接他們而忙碌了。他們將神舟十五號乘組的睡眠區、衛生區和就餐區都逐一收拾好,安裝并調試好相關設備,等戰友們來了就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神舟十五號飛船載著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飛赴太空與神舟十四號乘組天宮相聚,開啟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次遠征。

當晚,神舟十四號乘組幾乎一宿沒睡。此時,在廣袤的太空中,他們的戰友正在另一艘飛船里,很快就要彼此相見了!

從火箭轉場、神舟十五號乘組名單公布到乘組見面會的新聞資訊,遠在空間站的神舟十四號乘組時刻關注著戰友們的信息。在神舟十五號任務臨發射前,陳冬、劉洋、蔡旭哲特地穿上了一套圖文并茂的歡迎服,專門錄制了歡迎視頻送去祝福。

陳冬隔空喊話:“老鐵來了,我們想死你們了。”劉洋說:“盼望著,期盼著,我們等到花兒都快謝了,天上宮闕待君來。”蔡旭哲張開雙臂道:“‘十五’的兄弟們,歡迎你們來到太空家園!來吧,先擁抱一下。”他們集體轉過身去,只見服裝背后的字組成一句話:“歡迎進駐中國太空家園!”

11月30日5時42分,神舟十五號飛船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太空中輕輕一“吻”,宣告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達到當前設計的最大構型——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再加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飛船和神舟十五號飛船。

6.5小時的對接過程,對神舟十四號乘組來說,像過了一個世紀一樣漫長。對接完成后,還要進行相關測試才能開啟艙門。又等了近2小時,地面終于傳來開艙門的指令。

7時33分,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陳冬打開了空間站“家門”,神舟十五號乘組指令長費俊龍打開了神舟十五號飛船艙門。隔著兩米的距離,陳冬伸出了胳膊:“快點來吧,歡迎回家!”費俊龍在陳冬的輔助下,第一個飄進了夢天艙內,兩人緊緊相擁,同聲說道:“想死我們了,終于來了!”

艙內的鏡頭,永遠地定格住了這一幕——6名航天員面帶微笑,對著鏡頭豎起大拇指。他們的胸前,在深藍色艙內工作服的映襯下,鮮艷的五星紅旗格外奪目。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兩個航天員乘組在太空“會師”,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迎接神舟載人飛船來訪。隨著鏡頭定格的瞬間,這一畫面也將載入中國航天史冊,成為中華民族飛天圓夢的生動注腳。

短暫的相聚之后,便即將分離。12月2日晚,一場特殊的交接儀式在中國空間站舉行。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乘組進行了工作交接。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陳冬鄭重地將系著中國結的空間站鑰匙交到了神舟十五號乘組指令長費俊龍的手中。

神舟十四號乘組交給神舟十五號乘組的,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了長期有人駐留模式。

連日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前來參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的游客絡繹不絕。他們之中,有白發蒼蒼的老者,有意氣風發的青年,也有天真爛漫的孩童,無不被這滿載夢想與汗水的浩大工程所震撼。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30年,是幾代航天人接續奮斗的30年,更是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的30年。

此刻,遙遠的天空之中,身為第一批航天員的鄧清明還在“天宮”浪漫棲居。廣袤的大地之上,許多人正在為入選我國第四批航天員而不懈努力。飛天之路是一場接力賽,每一名航天人都是這場接力賽的隊員。在這條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每一個奔跑的身影,都從未停止自己的腳步。

昨天的夢想,已成為今天的現實;今天的夢想,將會是明天的約定。面向未來,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將會越發堅定而豪邁。

圖片說明:

圖①: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太空會師”。資料圖片

圖②: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

圖③:神舟十四號乘組進行第三次出艙活動。

圖④: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新華社圖片

版式設計:蘇鵬

【責任編輯:舒靚】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