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日产欧美,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特稿:“修復”地球,我們只有一個家

前往距離我們最近的潛在宜居星球,即使搭乘速度最快的飛行器,對于人類來說,迄今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宇宙視角下,除了地球,我們別無所依。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特稿:“修復”地球,我們只有一個家

來源:新華網 2021-04-22 17: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特稿:“修復”地球,我們只有一個家

新華社記者

前往距離我們最近的潛在宜居星球,即使搭乘速度最快的飛行器,對于人類來說,迄今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宇宙視角下,除了地球,我們別無所依。

“健康”地球,不是選項,而是必須。如同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所說:地球,宇宙中的這一“暗淡藍點”,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一切”。

然而,環境災難、極端天氣、物種滅絕、新型疾病入侵人類社會……地球頻繁發出警告:我們唯一的家園正遭受災難性破壞,人類代價慘重。

“修復我們的地球”是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這一主題傳遞出全球共識:“這不僅因為我們關愛自然,更因為我們生存其中。”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大聲疾呼,人類“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呵護藍色星球,需要全球攜手。從生態文明倡議、應對氣變承諾,到建設綠色“一帶一路”,中國始終秉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向世界貢獻著高質量發展的綠色解決方案。

決定未來,人類行動刻不容緩

“我們正處于一個轉折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曾指出,2021年,“對于確定我們能否阻止和扭轉地球的毀滅至關重要。最終,這將決定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未來”。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3個最熱的年份之一,氣候災害加上新冠疫情對全球超過5000萬人造成雙重打擊,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惡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顯示,去年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暫時抑制了當年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對大氣濃度沒有明顯影響。2020年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繼續增加,全球平均海平面仍在上升。

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97%的地球生態系統可能已不再完整。科學家警告說,我們正處在地球第六次物種大規模滅絕過程中。與此前5次由地質和氣候事件引發的大規模滅絕不同,第六次滅絕是由于人類的行為……

“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地球當前面臨的三個全球性危機。該機構高級官員萊維斯·卡瓦吉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這三大危機相互關聯,人類必須盡快改變與自然的關系。

全球合作,確保地球生態健康

卡瓦吉指出,應對全球性危機,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修復我們的地球”需要世界各國重新調整經濟結構,構建綠色發展體系,確保地球生態系統的健康。

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高級研究員斯特凡·特普弗博士指出,各方應該共同合作來應對地球面臨的嚴重挑戰,比如全球正加速惡化的生物多樣性狀況、環境退化以及新冠疫情給經濟和社會各方面帶來的影響。

特普弗強調,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在“修復我們的地球”的過程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只有結合強有力的政治意愿、合適的政策、綠色投資、能力建設以及提升各界在這方面的意識,才能讓各方通力合作來修復地球,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新冠疫情重擊人類社會的同時,也向人類社會發出警告。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創院院長小約翰·柯布說,新冠疫情使更多人意識到應該在保護地球生態方面采取實際行動,做出更多改變。疫情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契機去思考和探討,比如怎樣在交通運輸領域使用更少的化石燃料,如何重新定義無需私人汽車的“美好生活”,能否通過在城市建立更多樞紐來縮短大多數人居住地與工作地的距離等。

綠色發展,中國展現大國擔當

“中國是應對地球危機的重要行動國,在呵護健康地球的行動中發揮巨大積極作用。”卡瓦吉說。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展現大國擔當,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采取有力的政策行動;為減緩氣候變化,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應對能源轉型等全球性挑戰方面,中國將先進的綠色發展技術輸出海外,為“修復”地球貢獻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今年將在昆明舉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繪制未來1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共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進程……

倡導生態文明,應對氣候變化,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踐行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理念……中國始終秉持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攜手各國應對挑戰,為“修復我們的地球”提供方案,為守護共同家園貢獻力量。(執筆記者:郭爽;參與記者:黎華玲、張家偉、譚晶晶)

【責任編輯:曹靜】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